首页> 中文会议>第三届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 >国内外碳金融市场发展较析及浙江路径选择

国内外碳金融市场发展较析及浙江路径选择

摘要

《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国际碳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碳货币化程度不断变高,碳的直接投资融资、碳期权和期货、碳指标交易、碳信贷等一系列碳金融产品的出现和完善,它们一同支撑起了整个碳金融体系.最近几年,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体系日趋完善,配套产品不断创新,服务功能齐全,欧美发达国家已抢占先机,掌握了话语权.同时,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核证减排量(CERs)指标的最大卖家,却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而浙江省作为国内CDM项目的第一省,碳金融的发展却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和国内其它省份,至今尚未成立碳交易所,碳金融缺乏运作平台,且金融机构参与度低,交易活动欠缺系统设计.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尽快构建适合国情的碳交易市场体系.而浙江位于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理应走在探索碳金融领域的最前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和区域特征的碳金融发展道路,引领浙江经济低碳发展.为此,本文在对国内外碳金融市场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落后局面,并指出了浙江省发展碳金融的基本路径:提高认识,尽早建立碳金融交易体系;抓住契机,将碳金融纳入政府经济发展规划;跟踪形势,准确把握国内外低碳发展方向;加强开发,积极申请优质高效CDM项目;出台政策,加大碳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培养人才,组建高素质碳金融业务团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