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特瓶变成牛仔裤引发的思考

摘要

宝特瓶的回收利用可以作为牛仔裤和纺织材料的"环保布",不仅开先河地在纺织行业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可循环型化学纤维种类.而且预示着在循环经济的作用下,资源再生产业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型工业模式.秉持的物品再利用、资源回收再生的环保理念,引发了人们对"再利用"与"再设计"观念的思考.rn “再利用”与“再设计”观念,体现了产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设计师在整个设计流程中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一观念的强调,也为产品设计师提出了许多从环境角度以前从未涉及的一些新课题。譬如:在以往的设计中,设计师尊崇的对象是消费者,注重的只是产品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今设计师在从事设计时,就要始终贯穿“减量化、循环性、再利用”的人文性理念。要在考虑产品基本功能属性的同时,还要预先考虑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在产品开发阶段,要考虑合理开发和资源的多级重复利用;在产品设计阶段,要考虑面向产品的再利用和再循环的设计思想;在生产工艺设计中,要考虑资源的多级利用;在流通和消费阶段,要考虑如何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和实现资源的多次利用;以至于在产品生命周期末端阶段,设计师还要考虑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废物的再回收与再循环等问题。rn 对于“再利用”与“再设计”的认知,除上述内容的各异外,二者还有着根本的不同。相比较而言,“再利用”是存在着局限性的。因为对于物质材料或产品而言,“再利用”的本质仍然是“废物利用”,是解决“善后遗留”的问题,而不是一种积极的、预防性的措施。“再利用”虽然可以减少废弃物最终的处理量,但不一定能够减少技术处理废弃物时所造成的二次污染。此外,如果再利用的资源含量太低,收集的成本就会很高,再利用就没有经济价值。而“再设计”就截然不同,它所强调的是设计在知识门类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带给设计师的则是更为广义上的设计思考,带给消费者的则是可以参与其中的、带有个性化惊喜的定制设计,这些不仅可以很好地加强消费者和物品之间的长期联系,而且可以“通过与设计师的互动一起来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rn 反思设计实践,有以下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rn (1)产品使用环境的进化,需要诊释新的设计理念;当“再设计”与“再利用”成为整个社会的认知方式后,产品使用周期会成为不确定性的。原有具体的“时效性”,将会持续地进入成长、升级与改善的过程中。产品成为商品后,其使用的环境都将会变成为一种可持续变化与不断成长的状态,不再是过去那种经过消费最终走向废弃的过程。为此,服装设计也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更多地去思考消费文化内涵的东西。服装设计所表达的语言和元素,都将会构成我们生活当中经过思考的一种文化记号。而那种以往单纯追求具有商业化的视觉冲击,过于追求表面的张扬,而缺乏内在文化意韵展现的设计作品,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rn (2)产品设计人性化的凸显,需要设计师重技更重道;当绿色环保观念被整个社会所接受后,人们的生活方式最先得到改变。作为设计师对社会的承诺,应该表现得更为深刻。在服装设计中,应该体现出重视技术、关注人文、思考文化、关怀未来的一种新设计理念。在材料的使用上,应该谨慎从事,减少使用豪华材料,更要杜绝奢华之风。应该注意设计层面的多元化、工艺制作的合理化,特别应该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特殊人群的服装设计,而摒弃那种单纯强调造型夸张,“玩风格”、炫耀技巧性的设计。尤其应该杜绝那种超越了服装“可穿性”的原则,采用重达几十斤或上百斤重材料的所谓“概念设计”。这不仅会增加穿着者和表演者的负担,而且设计中见物不见人,追求极致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手法,是对人性关爱的漠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有悖于绿色环保理念的。rn (3)“再利用”与“再设计”观念的实施,意味着未来的市场将不再是由设计师单方表达对未来流行预测的场所。消费者也会以追求个性化的购买方式,来强烈地表达自身意见。消费者已经不会像过去那样盲从,让设计师随心所欲地牵着鼻子走了。为此,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注重消费文化的演变与发展,也是需要服装设计师认真对待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