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0全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 >中国山区生态退耕工程近八年退耕地块调查、适宜性评价与“不该退”宜耕地复耕规划试点研究——以云南潞西市为例

中国山区生态退耕工程近八年退耕地块调查、适宜性评价与“不该退”宜耕地复耕规划试点研究——以云南潞西市为例

摘要

2000~2008年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投资最大、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大规模的生态退耕是我国耕地总量已逼近18亿亩"红线"的最重要原因.在近8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由于缺乏真正统一、科学的退耕还林规划,使退耕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大,也为一些地方谋取局部利益提供了捷径,其结果导致"该退的不一定退下来,不该退的却退了",从而既难以达到退耕还林的真正目的,又严重危及18亿亩耕地"红线"的战略目标.因此,生态退耕工程非常值得科学的反思,开展近八年生态退耕地块调查、适宜性评价和"不该退"宜耕地复耕规划,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紧迫,对于保障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战略目标和生态退耕工程的科学实施具有重大意义.本项调查研究以我国近8年生态退耕工程实施中体现出的不合理退耕问题为基本视觉,以保障国家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建设良性生态环境为目标,以统筹"三保"(即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理念,立足于典型县(市)的实证调查与分析研究,建立了"近八年生态退耕地块调查→生态退耕地块适宜性评价→生态退耕存在问题与对策措施体系→'不该退'宜耕地复耕规划"的研究内容体系和技术方法模式.通过这项试点性的典型调查与研究工作,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①潞西市2000~2008年生态退耕规模较大,总量达19661.06hm2,占全市2000年耕地总面积的31.38%.其中,因生态退耕而减少的水田达3772.14hm2,约占了生态退耕总量的1/5.不应当作为生态退耕的平田、平旱地、梯田和梯地合计被退了5595.54hm2,占生态退耕总量的28.46%.②全市近8年生态退耕总量中,<25°耕地生态退耕量占了95.18%,而>25°耕地生态退耕量仅占4.82%.③退耕转林地是生态退耕工程的主流,但以经济林和用材林为主体;退耕转园地的规模已超过了生态退耕总量的1/5;近1/10的生态退耕地实际上已成为弃荒地(废弃性荒地).④在全市近8年生态退耕总量中,宜耕地面积达18886.09hm2,占96.06%;而不宜耕地只有774.98hm2,占3.94%.也就是说,全市近8年生态退耕地中的宜耕地与不宜耕地比例约为94∶6.在"宜耕地"内,一等宜耕地、二等宜耕地与三等宜耕地的比例约为10 47 42.⑤评价结果表明,整个潞西市及11个乡(镇)的生态退耕合理度等级均为"高度不合理"级.⑥开展"不该退"宜耕地复耕规划,对于保障国家和当地耕地保有量、推进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潞西市"不该退"宜耕地复耕对保障全市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的贡献率达31.44%.潞西市规划"不该退"宜耕地复耕新增耕地总量18886.09hm2,其中,规划基本农田17692.34hm2,占93.68%;规划一般耕地1193.75hm2,占6.3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