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 >晚唐至北宋时期古文发展中'韩、李'并称的文化意蕴

晚唐至北宋时期古文发展中'韩、李'并称的文化意蕴

摘要

当前的大多数文学史中有关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论述都是围绕"韩、柳"的创作而展开,这主要是由于在今人看来,韩愈和柳宗元作为当时最重要的两位古文家,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代表了当时古文创作的最高水平,而且自明清以来的文评中也一致认可了他们引导唐宋古文运动的历史功绩,因此"韩、柳"并称无疑就成为了中唐古文运动的代名词.rn 最早真正从重“道”角度提出“韩、李”并称的是晚唐五代的刘响,这反映出发展到晚唐之时,面对衰弊已极的浇薄世风,发挥古文道统所代表的人文教化功用,已与时人的危机意识相联系。至北宋中期,针对当时争论的士人道德人格问题,欧阳修在《读李翱文》中提出以“优世之言”反对“光荣而饱”,这不仅继承了李翱古文中从士人的道德方面肯定儒道意义的认识,更是开拓了“韩、李”并称中“道”的文化内涵,使“道”落实在士人道德人格的重塑方面,这已明显不同于晚唐的人文教化意义。欧阳修正是通过这一转变,准确纠正了当时士风的不良倾向,最终推动了古文在北宋中期的复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