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苜蓿草地生产与生态效应分析

摘要

本文对黄土高原苜蓿草地生产与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环境友好特性,成为黄土高原发展畜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首选草种。近30年以来虽然各方面都在不断推进苜蓿草地的建设,但至今却仍然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苜蓿草地及后茬轮作体系的生产力、水分利用、土壤干燥化、水分恢复、土壤质量等,旨在为苜蓿草地的发展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黄土高原不同降水地区,苜蓿的年度生产力和降水利用效率均低于小麦,苜蓿生产力随降水量增加而增加,并且降水量越多的地区,苜蓿产量峰值到来得也越早。小麦生产只能靠化肥支撑,净氮效益为负值而苜蓿草地为正值。以“年累计平均生物量”峰值为指标判断有效利用年限比单纯以年度生产力峰值判断可延长1~2年,且更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以此为指标,从生产力收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在年均降水量320mm、400 mm和580 mm地区苜蓿的种植利用年限应该分别确定为10±2年、8±2年和6±1年。从土壤水分维持的角度来看,不同降水地区,6年生的苜蓿就已经攫取了10 m土层中几乎所有可利用的水分,从而产生土壤“干层”。但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干层”的出现支撑了苜蓿的多年生长。因此,如何看待和利用“干层”是值得商榷的。多年生苜蓿被翻耕以后,可以直接轮作一年生作物,不仅土壤水分可以持续恢复,而且作物产量与常规作物相比并不会下降,甚至还有所提高。根据土壤水分利用和产量收益比较分析,年均降水量在350~580 mm的地区,草田轮作的周期宜在11~27年。从分析结果还发现,苜蓿草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同生产力和降水量有关,生产力水平直接决定着苜蓿草地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