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六届草原文化研讨会 >游牧文明与蒙古族长调民歌

游牧文明与蒙古族长调民歌

摘要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音乐草原文化风格的标志,亦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长调民歌广泛流传于内蒙古阿拉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大草原、科尔沁草原等地区。其音乐特征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气息悠长、节奏自由舒缓、节拍字少腔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表现出一种天高地阔的自然空间意境。长调民歌曲式结构一般由前后乐句构成一个完整的乐句,往往在不同的头韵上反复叠唱同一内容,且有独特的拖腔音及多样的装饰性演唱技巧。纵观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其艺术的独特性,它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生态环境是孕育、传承、发展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艺术土壤,同时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成为游牧文明发展的重要的艺术载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