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03年南海赤潮藻种分布特点

摘要

多年来我国近海赤潮发生的频率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给水产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着重分析近20多年来(1980—-2003年)南海海域发生的赤潮,系统比较南海四大区域(北部、东部、南部和西部海区)的赤潮藻种特点,结果表明,在南海不同海域以及不同的时间,赤潮的主要藻种也存在差异性.在北部海域,主要赤潮藻种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在东部海域和南部海域是扁甲藻(Pyrodinium bahamense).在此期间,扁甲藻和夜光藻一直是南海海域的主要赤潮藻种.在1990年之后出现一些以前未发现引起赤潮的藻种,如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锥形斯氏藻(Scrppsiella trochoidea)、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和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等.经分析认为,赤潮藻种变化可能受到区域环境条件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