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 >科学研究工作与博物馆的发展

科学研究工作与博物馆的发展

摘要

在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外国语学院内,矗立着一座有90年历史的中国建立最早、藏品最丰富的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它是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这座由比利时建筑师设计的风格独特的历史建筑,曾藏有古生物、古人类化石及动物、植物、岩矿标本20余万件。其中有模式标本1000多件。该院出版的刊物、著作,有很多已列入世界动物学、植物学、古生物学文献宝库,至今仍然是我国北方地区考察生物各学科早期科学纪录的重要依据。早在20世纪30年代,北疆博物院就已经在国际上赫赫有名,被誉为当时世界上的“第一流博物馆”。从1914年至2006年的九十多年间,天津自然博物馆经历了由外国人到中国人管理的转变,经历了馆址的变迁。但是在这薄薄的卷佚中,却记录着中、外学者那种钟爱事业的、绵绵不断的真情和努力,从他们近一个世纪的科学研究轨迹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博物馆在科学探索中创建,在科学发现中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壮大。如果把博物馆比喻成一个巨人的躯体,那么科学研究工作便是她的心脏,而陈列展览则是她的灵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