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金匮》温经汤所主“下利”非“下血”辩

《金匮》温经汤所主“下利”非“下血”辩

摘要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云:“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日: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对此“下利”,赵以德、徐忠可、尤在泾诸家未持异议,而李文、魏念庭、吴谦诸家则解作“下血”。如:李文道:“妇人年五十,则已过七七之期,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时也。所病下利,据本文带下观之,当是崩淋下血之病”;魏念庭道:“若七七之期己尽,经血之为病,宜乎忽矣。不知天癸水绝,而瘀血未除,病犹本于经血。妇人年五十后仍如此,况正当经血未去之时?十病八九,原始于是可知矣”;吴谦等道:“妇人年已五十,冲任皆虚,天癸当竭,地道不通矣。今下血数十日不止,宿瘀下也”;从第二至第七版《金匮》教材也从后说,似乎已成定论。但笔者推崇前说。在《(金匮要略)二阴相关论》(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第3期)一文中曾简单提及。本文现进行了详细辩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