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墩遗址陶器掺和物的显微研究

摘要

双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中期分布在淮河流域的一个重要遗址,距今约7300-7000左右,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吴郢乡双墩村北侧,南距淮河5公里.1985年春与1992年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遗物,如陶器、石器、蚌器、骨角器等.陶器按掺和料的不同分为:夹砂陶、夹云母陶、夹炭陶、夹蚌陶等[5],陶器中不同种类掺和物的使用,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当时高度发达的制陶工艺.本文以双墩遗址中出土的夹炭陶与夹蚌陶为研究对象,借助显微拉曼光谱、植硅体分析等多种试验方法,对陶器的掺和物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夹炭陶的掺和物以未经过炭化处理的稻壳碎屑为主;夹蚌陶的掺和物以蚌壳或者螺壳的碎屑为主,碎屑物中大量方解石的存在,表明其陶器的烧成温度应介于410-825℃之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