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的SD-OCT分期与FA/ICG影像特征——PDT与anti-VEGF治疗初步观察

摘要

目的:本文对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的SD-OCT分期影像特征和FA/IC6的影像特征进行观察,并对PDT和anti-VEGF治疗进行初步讨论.rn 方法:本文共计20例(33只眼),Ⅰ期7只眼,Ⅱ期11只眼,Ⅲ期15只眼.采用Spectralis SD-OCD和HRA-2共焦激光扫描系统进行影像学观察.rn 结果:SD-OCT观察发现,Ⅰ期RAP:视网膜内毛细血管瘤样增生位于中心凹旁,外网状层和内核层附近,小片状中高反射强度,有时可以凸入外核层,但不进入视网膜下间隙。Ⅱ期RAP:视网膜内毛细血管瘤样增生进入视网膜下间隙,高反射光团,可伴发神经上皮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出血,但RPE光带完整是其重要特征。Ⅲ期RAP:视网膜内毛细血管瘤样增生与脉络膜新生血管沟通,呈高反射光团,可伴发神经上皮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出血。rn FA/ICG影像特点,Ⅰ期RAP:FA影像中心凹旁片状染色强荧光,病灶边界模糊,周围可因水肿或出血呈弱荧光,可见RRA及“发夹环”样血管构型。Ⅱ期RAP:FA影像视网膜下间隙病灶强荧光染色,灌注小动脉和引流小静脉通过视网膜内毛细血管瘤样增生病灶沟通,呈“发夹环”样改变,可见RRA,PED或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ICG检查,在新生血管形成部位可出现“热点”。Ⅲ期RAP:当FA和ICG能清楚地证实CNV的存在时,即可确定是Ⅲ期RAP,除可见RRA外,还可见RCA。rn PDT和anti-VEGF均显示了不同的治疗效果,但anti-VEGF见效早于PDT。rn 结论:FA/ICG是诊断RAP的基础标准,SD-OCT在分期方面具有特殊价值。anti-VEGF见效早于PDT。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