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景观的主观与客观评价

摘要

近年来,在声学、建筑、音乐、环境保护等领域,关注和研究声景观(Soundscape)的人士日益增多.声景观是声音加上景观(1andscape)的合成字,最初由加拿大作曲家Murray Schafer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所发展[1].在随后的30多年时间里,声景观概念日渐深入人心,在欧洲、日本及国内,其影响逐渐扩大,目前已成为多学科渗透和交叉的研究热点. 在环境声学领域,声景观的概念与声环境、声品质(sound quality)有着深厚的渊源.声环境是对以声音为主体的,以人为关注对象的周围事物的客观描述.声品质指的是人对声音品质的感觉,它所关注的声音,是由单一或有限个声音事件组成的.声品质的好坏最终由人的主观感觉来判断,声品质的评价不仅仅取决于声音的客观属性,而且与人的生理、心理等主观因素及民族、文化、宗教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2~4].声景观从生态学的视角关注声环境,它更多地从声音、环境、人三者之间的联系中寻找事实的本质,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到更高的角度,涉及声学、音乐、建筑与景观、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5]. 与声品质评价相比,声景观评价更多地强调人的主观评价,其客观的、定量的评价显得颇为困难,然而,这并不是不可能的.本文着重探讨声景观涉及的主要因素,提出声景观主观与客观评价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