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06年华人社会的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 >由經濟學者法蘭克的道德情緒理論討論道德教育

由經濟學者法蘭克的道德情緒理論討論道德教育

摘要

道德情绪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教育而成的呢?先天论者与后天论者各执己见争论已久。Robert H.Frank在1988年所建立的道德情绪演化赛局模型中,以“诚实与欺骗”为例子推论得出:道德情绪不但是演化之产物,而且有道德者(好人或诚实者)与无道德者(坏人或欺骗者)皆会以一定之比例并存于一个社会中。此一特定之人数比例,即为演化的长期均衡点。如果情况真如Frank模型中所论,道德教育的价值何在呢?道德教育扮演的角色为何呢?本文延续Frank的演化赛局模型,在“道德情绪为演化之产物”的假设成立之下,探究道德教育的价值与角色。道德教育被定义为:增强人的内在道德情绪,人为的而且短期的改变一个社会中好人与坏人的人数比例,使其偏离长期均衡点。得出重要的结果如下列:(1)一个社会由低度道德进步至高度道德的过程中,好人的利益会由大于坏人反转成小于坏人。而此时个别的坏人的利益是在增加(而非减少),道德教育不能带来社会正义;(2)但是在此过程中好人的平均利益却也是在增加的。道德教育会使好人与坏人都得利,即此时一个社会的总利益是在增加的,虽然坏人得利更高;(3)最后也最重要的一点澄清是:道德教育带来的不是社会正义而是社会利益,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的产生可能要依靠其他因素而非道德情绪的加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