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脑氨基酸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角度探讨IBS-C、IBS-D共性发病机制

摘要

目的:探讨脑局部微透析-HPLC法测定谷氨酸(Glu)、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γ-GABA)、牛磺酸(Tau)含量的可行性,检测IBS-C、IBS-D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γ-氨基丁酸受体A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IBS-C、IBS-D的共性发病机制.rn 方法:以体外相对回收率和体内相对损失率为考察指标,分析Glu、Gly、Tau和γ-GABA的脑局部微透析采样可行性,建立荧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动物模型,番泻叶灌胃结合束缚刺激法建立IBS-D动物模型,并检测各组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受体A蛋白的表达情况.rn 结果:脑局部微透析-HPLC法可用于脑内Glu、γ-GABA的含量测定,体外相对回收率分别约为21.6%、24.5%,体内相对损失率分别约为41.8%、32.5%;与正常组大鼠相比,IBS-C组和IBS-D组大鼠脑内Glu/γ-GABA比值均显著性升高(P<0.05),GABAAα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IBS-C组大鼠比较,IBS-D组大鼠脑内GABAAα1受体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rn 结论:IBS-C、IBS-D的发病可能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Glu和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比值、GABAAa1蛋白表达量有关,存在共性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