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六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 >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指标及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

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指标及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

摘要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大量的残饵和动物排泄物导致养殖环境中氨氮浓度大幅度升高,氨氮胁迫已成为水生动物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rn 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71.25±1.13g)为材料,设计了对照(不额外添加氨氮,水中原始氨氮浓度为1mg/L)、低浓度组(10mg/L NH4Cl)、中浓度组(50mg/L NH4Cl)、高浓度组(100mg/L NH4Cl)4种不同的氨氮浓度,分别于应激后第1、3、5、15d抽取血淋巴进行相关免疫指标测定,并观察氨氮胁迫15d后对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个处理组的血细胞密度(DHC)在应激初期(第1d和第3d)均显著低十对照组(p<0.05),在应激第5d,各组血细胞密度均升至最高,但至第15d时,高浓度组的DHC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浓度的氨氮胁迫在短期内可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浓度的氨氮胁迫却抑制其活性,随应激时间延长,SOD活性变化趋势类似于DHC变化,CAT活性在应激第5d时出现显著下降,且各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第15d时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丙二醛(MDA)含=蕈=随应激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不同浓度的氨氮胁迫使MDA增加速度不同,浓度越高,MDA在体内累积量越大;2.中华绒螯蟹在遭受氨氮胁迫15d后,其肝胰腺B细胞数量减少,转运泡明显增多,细胞核增大且数量增多;部分肝小管基膜破裂、细胞结构模糊,少量细胞核解体。结果表明,随着氨氮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中华绒螯蟹DHc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遭到损伤,同时机体细胞和组织受到伤害甚至出现死亡。研究结果从免疫学与形态学的角度阐明了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的毒害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