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士的品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

摘要

@@“士”阶层古已有之,然而作为一个与现代知识分子相关的概念出现于历史只能追溯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之后。降至战国,由儒家学派衍生出来的众多隶属于不同的学术派别,服务于不同政治集团的士群体出现了。他们或上说下教,游走于朝野之间:或合纵连横,敲叩着权贵之门;或不治而议论,百家鸣唱;或设帐授徒,著书立说;或位列公卿大夫,图霸谋强;或投身军旅,运筹帷幄,士之阶层虽不是历史命运的决定者,但却是历史先机的发现者、拨弄者,是一股任何想在历史舞台上有所作为的人都不可小视的政治力量。既有孟子师徒“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的浩大场面,也有张仪、公孙衍“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得意与张狂,从某种程度上说,士之阶层扼住了历史转换的咽喉,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心。然而,“士”的地位空前高涨,难免鱼龙混杂,品类不一。“士”何以为“士”?进一步说如何才能成为“士”?士的精神、风骨、品格、气节是什么?成为时代急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孟子立足于儒家立场,对士之所以为士的精神、品格、气节进行系统地反思和说明。rn 这些反思和说明尤其是通过孟子的人生实践,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我们重温孟子的对士的反思,对现代知识分子依然具有警醒、启发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