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06年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高层论坛 >2006年7月2-3日黄淮流域致灾暴雨的成因分析

2006年7月2-3日黄淮流域致灾暴雨的成因分析

摘要

应用自动观测站、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常规天气图、T213和MM5数值模式产品资料,对2006年7月2-3日黄河流域的大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研究了暴雨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温湿环境条件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暴雨是由中尺度对流系统直接影响产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活跃期间,副高强而稳定控制华南,低层高原热低压发展,在副高北部边缘形成横向暖式切变线,低空西南风急流加强北伸,在切变线附近产生强烈辐合上升。500hPa低槽东移,低层切变线生成低涡,地面上生成气旋,低层的辐合上升加强。高空南亚高压加强北扩,辐散加强,与低层辐合相配合,辐合上升维持和发展。低层高温高湿,大气对流性不稳定和湿对称不稳定。西南风急流建立起向暴雨区的水汽通道,在低空急流的左前方和暖式切变线附近,垂直涡度、辐合上升运动和螺旋度强烈发展,生成中尺度涡旋,在涡旋中心的西部,弱冷空气侵入,加强了辐合和抬升。在涡旋中心的东南部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产生中尺度雨团,造成强降水和大暴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