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学术论坛 >中药地鳖隐存种发现及地域分布初探

中药地鳖隐存种发现及地域分布初探

摘要

许多动物群体是由多个隐存种组成,其形态极为相似而被视为同一物种,其遗传本质产生了分化,一些行为和生理特征或者体内化学成分可能出现差异。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看,参考系统发育种的概念(phylogenetic species concept),系统发育树中物种内的一个分支就可能代表着一个隐存种的存在。因而,尽管对于遗传距离种间阈值的具体确定方法尚存争议,DNA条形码仍为隐存多样性,即新种/隐存种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土鳖虫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主要基原地鳖主产于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与河南等省区。不同产地地鳖间存在的药效成分差异见于报道暗。已有证据表明,野生地鳖同一物种的不同地理种群间具明显性状差异,且被认为与气候及遗传因素均有关联。之前研究发现地鳖成都种群与昆明种群间,存在染色体核型的显著差异。受工作时间限制,本工作共收集8批地鳖样品,多数为养殖来源而非自然种群。通过遗传分析,可以确认地鳖隐存多样性的存在,但新物种的确认尚需形态学解剖、杂交实验等其他证据的后续补充。许多传统中药的基原较为复杂,除药典规定基原以及市场习用品外,还可能有未知的隐存基原被作为药用,而相关研究开展较少。已有较多报道,即便是同样的生长环境,不同种质中药遗传背景的差异会意味着未知的药效或毒性成分的差异。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可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使能够反映遗传情况的DNA分析服务于中药品质研究。对基原的分子鉴定,既有助于药用动物种植资源的保护开发,对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以及质量的稳定也均具意义,也是中药研究合理开展的前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