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树突状细胞免疫活性双相改变及在MODS小鼠病程进展中作用的研究

摘要

目的:脓毒症时出现的免疫紊乱是诱发MODS从而导致危重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认识MODS病情发生发展中机体免疫活性变化的规律及其机制,是有效防治MODS、降低病死率的前提.本研究分析MODS病程发展中脾脏DC免疫活性变化以期为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思路.rn 方法:采用酵母多糖腹腔注射复制C57BL/6小鼠MODS模型;观察伤后不同阶段动物死亡率;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脾组织及其DC表面MHC-Ⅱ分子和共刺激、共抑制分子表达水平;检测正常对照和伤后6h,12h,24h,48h,5d和12d小鼠血清和脾脏、DC分泌细胞因子含量.rn 结果:酵母多糖腹腔注射致伤后,动物死亡出现在伤后24-48h和10-12d两个阶段:脾脏及其DC上MHC-Ⅱ和CD86的表达水平在伤后6h-12h升高,随后逐渐降低,12d时达低谷;抑制性分子PD-L1在正常DC上有较高表达,但检测不到PD-1表达,而伤后PD-L1/PD-1表达均增加,伤后5d和12d呈高水平表达,提示脾脏DC的免疫活性在病程进展中经历了由增强到降低的演变过程.伤后5d,IL-10大幅增加;IL-12在病程发展中呈降低趋势,病程晚期12d时,IL-12大幅降低;脾脏IL-10和IL-12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血清一致.rn 结论:MODS病程中,脾脏树突状细胞免疫活性改变呈现早期免疫活化为主、晚期免疫耐受占优势的特征,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研究DC功能变化的机制对预判病情发展和制定防治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