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三届中国西南神经介入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贵州省神经外科年会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的凝血功能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rn 方法:动态观察75例急性单纯性重型颅脑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分析凝血功能与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出院时GOS预后评分、是否继发颅内血肿、外伤性脑梗塞的关系.rn 结果:根据GCS评分分组,在凝血功能异常情况下患者血浆APTT、TT、Fbg在GCS≥5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情况下患者血浆PT、APTT、Fbg在GCS评分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无脑梗塞情况下患者血浆PT、APTT、TT、Fbg GCS评分越低在凝血异常情况下患者血浆TT、Fbg值在GOS评分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D-dimer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GCS评分越低,D-dimer阳性率越高(P<0.05),GOS评分越高,预后越好差异显著(P<0.05).rn 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异常,且与病情轻重基本一致,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与继发性颅内血肿和脑梗死有一定关系,凝血功能的异常程度可用来判断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