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化空间模式和过程研究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化空间模式和过程研究

摘要

利用1992、1996和1998年的三期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首先在统计数据的帮助下,提取了区域尺度的环渤海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群空间信息,然后从空间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城市群地区面状、线状和点状三种基本城市化空间模式.进而以此为基础,系统分析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区域城市空间演化过程,并初步探讨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的城市化过程驱动机制.基本结论如下:(1)区域内城市斑块数量从1992年的1659个上升到1998年的2053个,平均每年增长约66个城市斑块,处于一个持续增长的阶段,但小城市斑块(≤10个像元)在研究区城市斑块中所占比重较大,城市斑块破碎度增加,该城市群地区的空间集聚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同时,区域内城市重心基本维持在经度117.93°和纬度38.49°附近,整体上表现出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2)20世纪90年代环渤海城市群地区的面状城市化过程一直居于优势地位,但面状城市化过程的基本有效范围主要局限在面状城市斑块周围3~4km以内.线状城市化过程和点状城市过程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但表现出明显的增强趋势,在区域内的影响范围正逐渐扩大.(3)20世纪90年代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建设投资类因素与区域内城市发展关系密切,与区域内建成区面积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