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中的红山社会

摘要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各个文化区系中,燕辽地区虽不是古代文化发展的最核心区域,但却是较早发展和发达起来的一个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兴隆洼文化时期,这里就出现了旱作农业和大规模的聚落。尽管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资料说明兴隆洼文化农业和经济规模的情况,但仅就聚落的规模来看,兴隆洼文化每个聚落所代表的社会群体虽然大小不同,但一般都不小于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期的聚落社群。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在燕辽地区的广大范围内形成了高度发达的红山文化。这一支文化由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它是史前最早发展起来的玉器工艺和工业中心之一以及多处零散或集中分布的“坛、庙、冢”遗迹现象,进而一度引发了对红山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讨论。在以往的讨论中虽不乏从不同文化区域比较的角度看待红山社会的研究,但对于这个文化社会发展程度的推定主要还是从大型的祭祀以及玉器文化的角度来考察的,而比较缺乏对红山文化社会、社群规模、分化和特征的研究。这当然与有关红山文化社群、社会研究的材料还不够多,从而难以找到研究的途径有关。有鉴于此,本文将利用红山文化有限聚落考古材料,结合与同时期其他文化发展程度相当的区域文化之间的比较,来寻找出一些有关红山文化社群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线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