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首届学术及产品发展研讨会 >采收时利用近红外光特性预测中华猕猴桃的贮藏期间生理病害的发生

采收时利用近红外光特性预测中华猕猴桃的贮藏期间生理病害的发生

摘要

本文用可见近红外光分析检测15000个猕猴桃,以研究果实保存在低温中经历24周时间的贮藏性能。破碎果实法测定干物质(DM)、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果肉颜色的测定则通过另一组果实(N=3600)获得,以研发近红外光特性预测的模型。在贮藏过程中有19%的果实发现有生理病害,其中主要损失是冷害造成的腐烂。典型判别分析(CDA)法用于优化好果和生理病害果分组的区别,在采收时利用在227nm波长处有相对较强反射的光源作为可变量。通过CDA分组,估计最早采摘果实的生理病害发生率可从33.9%降低至17.9%,而第二批采收发病率可从14.7%降至8.5%。那些好果类和基于CDA法估测的会发生单一生理病害(冷害)的果实调查表明其生理病害的发生率由13.7%降至6.8%。基于近红外检测数据,那些最终发生了冷害和腐烂的果实是一些采收时不太成熟的果实,受侵害的果实与未影响的果实比较,其干物质含量较少、可溶性固形物明显偏低,而且果肉更绿。在采收时,根据近红外分析,这些结果对包装线上的及时推断并进行好果和感染果分类,可以鉴别成熟度最低的果实,并减少采收贮藏期间猕猴桃生理病害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