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00海内外中青年学者神经科学研讨会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

化学突触的传输效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突触后电位(PSPs)的幅度会由于突触前的活动历史而增大或减小,这就是活动依赖性的突触可塑性.如果该可塑性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并且能够在数分钟内迅速恢复,则称为短时程的突触可塑性.短时程突触可塑性是活动依赖性的突触可塑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实现神经系统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能增加突触传递的确定性,可能参与了注意,启动效应等高级功能.关于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形成机制有多种假说,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但这些机制的核心内容都是连续的刺激会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一般而言,递质释放增加将导致易化,而递质枯竭则会产生突触的压抑.短时程可塑性在不同的突触中呈现出不同表现形式,在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中产生的功能不同,其形成机制也不尽相同<'[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