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与先秦诸子的关系

摘要

《易传》成书,并非一人一时之功,而是经过多人的的智慧,有个相当长的传授、讲解、编撰、筛选、整理过程.《易传》是在春秋战国这个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社会背景中诞生的。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后期,政治求统一,学术求融合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rn 孔子虽然没有撰写《易传》,但在传《易》授《易》过程中,起到了发展、开拓和指导作用,特别强调“存德义”的研究(易》学的路线,使《易经》由卜盆之书,向哲理之书的方向发展。并且由孔子传《易》,形成《易》学的主流一脉。rn 老庄哲学在《易》学的本体论方面作出贡献,并提出阴阳、刚柔、雌雄等对待概念,并提出“《易》以道阴阳”的命题,以及阴阳之气化流行观念,成为道家《易》学的奠基思想,老子尚阴柔,尚水,颇有《归藏》易之遗风。rn 稷下学宫的学者,对《易》判断吉凶成败十分重视,强调“开物成务”,“成其功业”,重视实践功效,并将阴阳五行学说纳人《易》学中来。《荀子》一书广泛引用《易经》并与《易传》内容相呼应,《易传》中某些部分很有可能是荀卿及其弟子的作品,荀子还提出“善为《易》者不占”的主张,是对孔子“不占而已矣”的理念的发展。rn 《吕氏春秋》对《易传》引用及推广是十分显著的,并对阴阳消息,天象变化,物候相应,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性的探索,成为中国古代系统科学思维的源流与尝试,都有一定的开拓作用。总而言之,《易传》是经过相当长时间,众多学者的辛劳,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逐渐形成的,百家都有所贡献。虽然《易传》各篇内容参差不齐,编撰亦不算精炼,甚至有重复和不知所云之处,然而从总体思想方面还是比较系统和完整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