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卡介苗后不良反应的处理

摘要

近年来,由于卡介苗质量和接种技术方面引起卡介苗强反应、异常反应及病理反应的发生.这可能与疫苗活力、质量、注射剂量和注射技术、个体的因素等方面有关,本文结合本人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分别对卡介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卡介苗正常反应、卡介苗异常反应和卡介苗病理反应处理进行综述,卡介苗接种是控制结核病特别是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接种量过大、过深或接种者自身因素都会影响到卡介苗的接种质量及效果,甚至会发生异常反应。接种人员的接种水平直接关系到免疫规划工作的成败。由于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大多数由非结防专业机构承担,且接种卡介苗人员同时负担多种疫苗接种任务,极易造成混淆、误种。各级结核病防治所或卫生防疫站负责本地区卡介苗接种工作计划安排、菌苗供应、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督促检查、效果评价、异常反应处理、资料汇总、统计报表和工作评价。卡介苗接种人员应定期培训,持证上岗,提高接种人员的业务素质。接种人员接种时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同时严格掌握操作常规。按要求、按标准、正确地接种卡介苗,提高卡介苗接种质量。接种前要确认婴儿无禁忌证方可接种,注射冻千卡介苗时严格执行“冷、精、严、匀、浅、准、足、转”八字方针,要一人一针一管。接种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卡介苗要单独存放、保管,并有“醒目”标识,开启的卡介苗使用后要盖上无菌干棉球冷藏,须在30min内用完,否则废弃。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根据国家免疫程序规定,儿童出生后只接种l针卡介苗,取消复种。卡介苗与乙肝疫苗采用同时、不同臂的方法接种,但与其他生物制品必须间隔1个月以上。向家长或监护人宣传接种疫苗的相关知识,让其了解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一般会出现红肿、硬结、脓疱、结痂等反应,不要在卡疤上涂抹药膏,以免影响愈合。洗澡后不要揉搓,并按时到接种点查验接种结果,必要时补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