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的中医特色治疗

摘要

干眼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本症与肺、肝、肾关系密切,肝肾阴虚,肝之阴液不足,是其发病的主因,肺失宣降,燥伤肺阴而不能上荣于目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中医理论认为,黑睛属风轮,在脏属肝,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液,肝藏血,津血同源,生理上相互补充,病理上相互影响。阴血不足则津液无以化生,故两目干涩;环境污染、手术等外界刺激可伤及眼部脉络,使津血不能润泽眼目;久视伤血,血虚则津亏泪少,目失润泽而出现眼于涩、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虽然干眼已成为危害健康的重要疾病,但目前尚未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现代医学也没有特效的干预手段,通常使用的人工泪液及各类滴眼剂虽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较多。有的干眼为一过性,无引起干眼的局部或全身性原因。经过休息和治疗则可恢复正常,但有的干眼患者,因工作性质、环境、年龄等影响,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影响工作和学习,还有的久治不愈。中医药治疗干眼从调理脏腑,滋阴润燥,补益肝肾,养血润目入手,具体分为肺阴不足型和肝肾阴虚型进行辨证治疗。肺阴不足型,用玄参、生地黄、麦冬、玉竹等生津润燥;肝肾阴虚型,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补益肝肾,滋阴养目。通过以上治疗,可促进泪液分泌,提高泪膜的稳定性,明显改善患者自觉症状。对病程长、反复发作者,平时可口服杞菊地黄丸,以减少其复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