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牧交错带以开发能源作物促生态重建的前景

摘要

退耕还林、还草已被证明是防止沙化、土壤侵蚀及恢复生态的有效途径.但当前我国执行的退耕补贴政策难以持久,接续产业的开发也很困难.农牧交错带的气候条件对粮、油作物而言相当严酷,却相对有利于以取得植株营养体——生物量多而非籽粒产出高为目标的多年生作物的生长,实现相对较高的系统生产力.中国耕地面积虽非常有限,但草地和林地的面积却分别是耕地的4倍和3倍.像北方农牧交错带就拥有大面积的不宜继续农耕的农地和退化草地.近年在发达国家新出现的在边际土地和部分农地种植"专用能源作物",正是能适应对土地资源条件扬长避短的要求、可为生物能源提供可靠原料供应的特殊农作方式.初步的试验表明,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内的黄土高原地区种植柳枝稷、芒草等能源作物,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在该地区种植能源作物,面积可达2000万hm2,有望使它年产4亿吨(干重)以上的生物质,从而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生物能源原料基地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