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

河岸带作为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重要过渡带,在控制侵蚀、保护河流水质、维护河溪生态系统完整性及提高河岸景观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河岸带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河流的岸带范围逐渐缩小,生态功能逐渐丧失.因此,针对河岸带的恢复和治理措施迫在眉睫.生态修复作为修复受损河岸带的有效手段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河岸生态修复的相关技术发展迅速,按照规模尺度可分为近河岸尺度生态修复和远河岸尺度生态修复.近河岸尺度生态修复主要有陆上护坡、生态护岸等,远河岸尺度生态修复主要有乔—灌—草多层级植被群落带和河岸缓冲带等,它们的修复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河岸的弯曲程度、护岸类型、植物以及河岸缓冲带的参数.因此在进行生态修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生态修复地段应优先选择在凸岸和坡度在15°到18°的河岸处;生态护岸的材料应优先考虑纯天然复合型材料,再考虑天然与人工结合复合型材料,最后考虑人工制造材料;植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外来物种为辅,注意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四:河岸缓冲带长度以10-30m为宜,河岸缓冲带的最佳构建季节应选在夏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