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与诗歌

摘要

山是构成地理环境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山往往雄伟挺拔,连绵不断,多姿多彩,包蕴万有,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因而也成为文学表现的重要对象。如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所说“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中国人一直有强烈的“天人互益”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山水文学于是成为文学的一大宗。从古到今,山始终是中国诗人最热衷歌咏的自然景观之一,并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大山也有一种“魔力”作用于诗人身上。中原和江南地区的山由于处于中国文明核心区,登览方便,骚人墨客几乎都要游览歌咏,再加上官方的封禅祭祀,达到了高度人化,歌咏它们的诗歌构成一个庞大的文本系列。描写泰山、华山、庐山、黄山、峨眉山等的诗歌尤其出色,几近妇孺皆知。那些被诗人反复歌咏而打上浓厚人文色彩的山是诗化的山。这些山是自然美和人文美交融的产物,至少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它不再是纯客观的存在。诗歌彰显了山的自然美。诗人往往有比常人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他们把自己发现的大山之美表达于诗中,引导人们去感受这种美。诗歌强化了山的精神意蕴,诗人通过自然与人生的比况,挖掘出山的深层意蕴,引人联想,而得到精神的感染和升华。人们登泰山,自然会想到杜甫《望岳》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油然而生超越之情。诗歌大大拓展和丰富了大山之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