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3晋陕豫冀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从呆板到活化——浅论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力

从呆板到活化——浅论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力

摘要

博物馆以其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面向社会公众传播文化信息.在当今文化改革发展的"三贴近"原则下,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已经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同时,博物馆文化形态与传播方式恰当地运用了传播学语言,在丰富展览手段,搭建沟通展览与观众的桥梁,增强互动性、趣味性,提高传播效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博物馆还肩负传统文化"传承"与"扩展"的重要使命,通过运用传播学理论让博物馆的历史性、社会性、艺术性、科学性更为凸显,使博物馆在文化传播和文化教育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作为体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窗口之一,要做好“意见领袖”,文化传播,不仅实现了“媒介一博物馆一公众”的“两级传播”,也实现了文化传播的社会沟通功能、教化功能和文化增值功能。博物馆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应发扬“培养”理念,坚持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根基,吸收外来优秀的文化,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果、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繁荣和发展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促进社会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同时要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博物馆的馆藏陈展、研究、服务等工作的理念要根据观众不断求新的心理,使观众充分认识博物馆的意义、内涵和价值;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调动观众广泛参与博物馆建设的意识,利用观众探究新知识的心理,有目的地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博物馆的各项活动和科学研究中;建立公众反馈信息制度,为博物馆的后续发展提供借鉴,为符合观众的兴趣制订下一步工作方案;四是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根据传播途径、方式和优势,制订传播策略,扩大博物馆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