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重庆市第三届新闻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 >新媒体发展时代的电影印象空间的超现实性探究——以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为例

新媒体发展时代的电影印象空间的超现实性探究——以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为例

摘要

新媒体时代,电影文化不断传播也增强了电影文化软实力,同时因为电影引发了许多新的商业契机,例如由电影拍摄地所带来的旅游效应.然而笔者发现,当踏上故事发生地时,往往得到的讯息却与电影或是其它故事中感受到的印象空间不尽相同,笔者来到上世纪90年代杨德昌导演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真实发生地,发现自己所得的信息与诉求完全不可以在此处实现,这就引发了本文对牯岭街地区现实存在的研究探讨.根据电影中的时间序列,针对牯岭街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主要建筑变迁分析,并总结出现实空间中牯岭街的特性,并以此与电影及当下文学影响形成的印象空间比较,针对两者之差异,探究印象空间的存在真实性程度如何,又有些那些超现实性存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