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灾害人类学及防灾减灾国际学术研讨会 >救灾项目的面纱——四川孟村灾后房屋重建案例省思

救灾项目的面纱——四川孟村灾后房屋重建案例省思

摘要

当今“市场社会”背景下的自然灾害已不再是造成当地村民的文化结构和社会关系解体的最大威胁,而以发展、现代化或慈善为名义的灾后重建工作将成为威胁当地灾民“文化图式”和“生存哲学”的新特点。如今需要警示的是那些带着反思国家发展的口号,进入社区开展发展项目的民间组织,由于当地文化、NGO理念和国家体制等因素影响,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又同现行国家发展援助一样,又一次干预了当地社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NGO参与孟村灾后重建中的冲突的分析,笔者可以得出未来国家、NGO组织和国际发展援助在民族地区开展扶贫赈灾项目时,同样也应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发展的自身需求和文化诉求,力图从当地人的观念出发,(恰似一个十字架,交叉点是人)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赋予当地人发展自我和规划自我的权力,使他们能更多地参与项目,而不是剥夺他们的能动性),倡导纵向发展(向前尊重祖先神灵,向后维持子孙延续)和横向保护(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此外,底层与边缘人群也应该有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尤其是生活在边底和底边地带的民族精英,应该深刻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充分利用自身所固有的生态知识和民族文化资源,带动本民族积极地参与国家的发展。而对类似孟村边区的同等社区,政府应积极支持NGO组织(尤其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NGO)和民族学与人类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与边区的工作,形成政府管制城市和中心、NGO管制乡村和边缘,专家和学者监督政府和NCO组织的三维模式。这样边缘才能发展成中心,中心也能够兼顾边缘,二者才能和谐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