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九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瘙痒机制:麻醉学又一研究新热点

瘙痒机制:麻醉学又一研究新热点

摘要

痒,表面上看只与皮肤相关,现在已公认是神经科学的研究范畴,尤其是组胺非依赖性瘙痒。以前研究状况是“痛痒不分家”,过渡到“痛痒难分家”,如今是“痛痒已分家”。所以研究“痒”和“痛”的科学基础是一致的。鉴于麻醉科领域的学者在疼痛研究领域扎实的基本功,未来将会在瘙痒研究领域挑大梁。围手术期瘙痒是麻醉医师要经常面对的问题,大致分为如下几类:其一是患者疾病所致,可由肝脏疾病如胆汁淤积症或肾脏疾病如终末期肾病引起,也可由一些严重的皮肤疾病(例如特应性皮炎)引起;其二是术后阿片类药物椎管内镇痛引起的皮肤瘙痒,这已成为影响术后镇痛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三是椎管内麻醉作用消退过程中发生的介于麻木和疼痛之间的似痒非痛感觉,此感觉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其严重程度个体差异更大。围手术期瘙痒大多属于组胺非依赖性瘙痒,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影响相当严重,是最使人恼怒和烦躁的症状之一,并且无法采用有效治疗。笔者认为未来瘙痒的基础研究将集中在如下几方面:一是依据临床观察来探究瘙痒机制研究。比如,鞘内使用吗啡后发生瘙痒的部位大多在面部,其神经通路指向了三叉神经节,那么瘙痒发生后三叉神经节的细胞在基因水平及活体电生理特性的变化很值得探究。二是脑干下行抑制/易化系统在伤害性信号传递的调制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显然慢性顽固性瘙痒是一种伤害性信号,其在脑干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中是如何变化的,这种改变是否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及痒觉过敏形成的关键,假如此设想成立,那么选择性削弱下行易化系统的作用,就可能重建痒觉调制系统的平衡,是顽固性瘙痒治疗的新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