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中的“象喻”传统

摘要

“象喻”思维是中国传统艺术发端的根本运思之法,据此不仅可以追溯文学艺术的起源,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说明人文创造中形象思维与审美观照的一般特征。文学创作离不开“象喻”思维,文论传统的形成也离不开“象喻”思维。“象喻”思维统摄了文学审美意象产生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逻辑起点之“观物取象”、艺术创作心理机制之“立象见意”、艺术审美鉴赏之“象外之象”等。“象喻”思维所具有的理论普适性与逻辑品格,为文学艺术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一种阐释方法,并以思维取径上的相同与精神实质上的互通,衍生出或关联到“以象比德”、“取象比类”、“感物言志”、“比兴”、“得意忘象”、“缘情托物”、“借景言情”、“托物起兴”等艺术传统,所以钱钟书说:“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2有鉴于此,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分析“象喻”对于文论传统形成的影响:一是作为广义人文起源说的文源于象,一是“以象比德”及比兴、言志等政教传统,一是以意象为元范畴的审美传统,旨在将文学观念的发生在“象喻”思维框架下贯通,揭示出中国文论传统自肇始期以来所蕴涵的逻辑思维的原初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