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英歌舞来源诸说的人类学解读

英歌舞来源诸说的人类学解读

摘要

2006年5月25日,普宁英歌、潮阳英歌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公布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至名归.英歌舞在广东潮汕一带流传久远、根深叶茂,尤其是普宁(现为县级市)、潮阳(现为汕头市所辖的潮阳区和潮南区)更是孕育、诞生英歌艺术的广袤地域.英歌在这里与民众水乳交融、相即不离.许多学者和艺术家由于对英歌的刮目与热爱,总有一种叩问此民间舞种何由来之的冲动;当地百姓尤其是年长者和英歌舞者由于拥有此仪项(他们并不认为仅是艺术)而总有一种谈起它何由来之时的自豪和神秘.英歌的来源有多种说法,这里择其主要几种,试加解读,以管窥其在潮汕民众生活中的地位及与潮汕族群的微妙关系.提出最为普遍的说法是:传说在清代中期,外江戏曾来潮汕演出宋朝梁山泊好汉乔装下山攻打大名府救出卢俊义的故事。二是传说南宋军队南下潮汕时带来了北方娱乐性的秧歌。三是清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封建统治者地主豪绅残酷欺压农民。为反杭压迫,相传普宁垾塘乡有一农民徒步到少林寺学习武艺,回来后因慑于官僚封建势力而不能设馆传武,便把学成的武艺改编成英歌舞传授于群众,久而久之便成为流传于民间的英歌舞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