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海城喇叭戏保护研究

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海城喇叭戏保护研究

摘要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为研究海城喇叭戏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可贵的学科理论支持和动力源泉.海城喇叭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传承的道路很漫长,也很艰难,本文是站在艺术人类学的视角上来研究海域喇叭戏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希望能为海城喇叭戏的传承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针对海城喇叭戏艺人生活的艺术环境和喇叭戏的传承与保护,笔者认为可有几种模式供选择: 1、政府出资在鞍山、海城地区建立若干个海城喇叭戏演出与保护基地,专供喇叭戏艺人和爱好者排练、演出之用,传承技艺,丰富人们日常文化生活。 2、与每年的当地庙会、千山国际旅游节、民俗节日等相结合,为喇叭戏提供展演的空间。海城庙会是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年的传统庙会就有喇叭戏的演出,所以,可以利用保护传统庙会之机来传承喇叭戏的表演,可谓一举两得。 3、恢复“跷戏结合”的表演方式,在高跷秧歌对中培养喇叭戏演员,在喇叭戏演员中传承跷功,并随高跷进行演出,借助海城高跷的这张响亮的名片及社会影响力,带动喇叭戏的演出市场,一举两得,高跷的传统得到了恢复,喇叭戏也得到了保护与继承。 4、与教育部门联合,有选择在当地确定几所中小学校作为海城喇叭戏的传承基地,使喇叭戏进校园,从长远来看,一举多得,既弘扬了地域文化,培养孩子们兴趣和热爱家乡艺术的情感,有培养了年轻观众,另外还可以从中选拔出自身爱好并愿意学唱喇叭戏的演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