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锷先生的潮州方志学初探

摘要

据现存资料看来,饶锷先生在学术上的业绩,以潮州方志学的著述为大宗.饶锷先生是民国时期潮州方志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这方面他的著作主要有5种:《潮雅》《瀛故拾遗》《潮州诗征》《潮州西湖山志》和《潮州艺文志》.前3种已散佚,因此,本文将集中讨论后两种,以探讨饶锷先生方志学的特点. 潮州的方志编纂始于隋唐,据刘维毅《汉唐方志辑佚》和香港大学马楚坚教授考证,大业本《潮州记》当为其始作俑者。从隋唐到民国时期,潮州编纂的图经及方志究竟有多少种,由于世变时移与战乱兵燹以及各种水火虫灾等原因,遗存世间的仅为少数,后人已极难窥见其图经方志编纂传统的大概,潮州方志编纂轨迹遂成为一个千古之谜。为还原潮州岭南方志文献的原貌,有志于此的先进时贤及文献硕儒做了艰苦细致的考录辑佚工作,如饶锷、宗颐先生父子之《潮州艺文志》、张国淦先生《中国古方志考》、李默先生《广东方志要录》、陈香白先生《永乐大典潮字号残卷概说》与《潮州志考评》、金恩辉等《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林平等《明代方志考》、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以及马楚坚教授的《广东潮州古志考》与《潮州元明清三代方志史辙考》等都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经马楚坚教授考证出隋代方志1种、唐代方志2种、北宋方志5种、南宋方志12种、元代方志4种,明代方志16种、清代方志7种,并附其他方志3种,总计共50种,再加上民国时期的潘载和编著的《潮州府志略》和饶氏父子编纂的《潮州西湖山志》及《潮州艺文志》,共有54种之多,确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绩。通过这些佚志、现存志书与所遗序跋,以及目录学等著述,不仅有助于复原潮州旧志的断代图景,而且可以描绘出潮州方志编修源流及发展史概,对勾勒广东乃至岭南方志文化传统的发展轨迹都是极有帮助和裨益的。从上述描述过程显而易见,潮州民国方志的研究是薄弱的,必须予以足够重视才是。而郑炜明和陈玉莹的大作,则以饶锷编纂的《潮州西湖山志》和其父子共同完成的《潮州艺文志》为文本,兼及其他文献史料,对饶锷从事潮州方志的编纂理论及其实践活动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该文由六个部分组成,其中引言对饶锷先生的生平极其丰富著述作了扼要勾勒,认为饶锷是潮州方志编纂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由他编纂的《潮雅》《瀛故拾遗》《潮州诗征》《潮州西湖山志》和《潮州艺文志》等著述在民国学术和方志发展史上举足轻重。在第二和第三部分,对饶锷编纂《潮州西湖山志》与《潮州艺文志》的编纂动机与目的、志书的体裁特点、贡献和影响等作了系统阐述。第四部分对饶锷的方志学思想作了探讨,认为注重乡邦文献的搜集和考证以及目录学是饶锷方志学思想的突出特点。第五部分论述了饶锷藏书楼及其编纂方志的关系。最后对饶锷方志编纂理论与实践的特点作了概要总结。从该文的论述中可见,富有乡邦遗献人文情怀、重视志书编纂体例的贵因与贵创、注重艺文志编纂、各种文献资料的旁搜博览、文献的考据订正、将地方志乘视作征集整理“国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饶锷在方志编纂和实践方面的突出特点。饶氏父子的典型案例也说明,潮州能够成为岭南方志文献之邦,中国方志文化传统能够绵延不断,区域文脉代代相续而发扬光大,确实与饶氏父子这样饱学有识有志之士的顽强坚持和身体力行息息相关。此为其一。其二,饶氏父子的方志编纂理论和实践再次证明,方志编纂是一门专门学问,若不是饱学之士、不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底、不掌握方志文化传统的精髓、不熟悉所在地域的整体发展情势、不对所编纂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不具备深厚的文献和专业学识是很难编出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方志文献的。其三,方志是资料性文献,资料的使用价值决定其存史价值。这一点在饶氏父子的方志编纂实践中又一次得以生动体现,他们之所以能以个人的力量编纂出《潮州西湖山志》《潮州艺文志》等传世方志文献,确实与他们丰富的藏书以及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较为完备的储备有着密切关系。为了编纂上述志书,饶氏拟定和搜集乡邦资料的范围遍及潮州九邑,内容涉及语言著述、掌故拾遗、诗人题咏、家谱编纂等诸多领域,列入编纂和出版的相关文献有《潮安饶氏家谱》(1921年刊行)、《海阳县志·艺文略》(补遗,未属稿)、《潮雅》(潮州方言著述,未定稿)、《瀛故拾遗》(未定稿)、《潮州诗稿》(未定稿)等,这说明,饶氏以个人之力,能够编纂完成《家谱》《西湖山志》和大部分的《潮州艺文志》,由一家之史到一山之志,再到一郡之志(艺文部分)等方志文献的编纂,且“发挥而表彰之”,称他为民国潮州方志编纂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的确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这或许正是郑氏、陈氏大作的重要价值及其启示所在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