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八届全国药学史暨本草学术研讨会 >香港西药业在殖民地时期的萌芽(1841-1940)

香港西药业在殖民地时期的萌芽(1841-1940)

摘要

香港,位于中国南方沿岸,拥有天然深水良港,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曾为英国殖民地,也是一个自由贸易中心.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鸦片转口到中国大隆,和作为造船和修船中心.它在当时的作用吸引了来自世界多地的商人和投机者.在19世纪,西药业在香港殖民地担任两个功能:一个由外科医生主诊的医务所和销售药品和杂货与外籍商人和海员的药局.药局经理通常担任药剂师一职,但不一定是具备学历的药剂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03年当毒药的销售得到法律的监管,只有合格的药剂师被允许进行毒药的销售.在1938,约百年后的殖民统治,在华人医院的87%门诊病人还是首选传统中医药的治疗.但,有趣的是,同一医院的住院病人则有2/3接受西医药治疗.诸多的挑战包括人口,政府政策,传统医药,疾病,流行病,热带气候等对内地从晚清皇朝过渡到年轻的国民政府动荡时代大背景下,都影响到香港西药业的发展.本文的目的是探讨1841-1940期间,牵动西药业在社区和医院领域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药剂业在香港立法后对销售毒药,危险药品和药剂师培训的长远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