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一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 >台灣北部三個空氣品質測站之大氣微粒來源及特性研究

台灣北部三個空氣品質測站之大氣微粒來源及特性研究

摘要

本研究利用正矩阵因子法(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以及其他辅助来源分析之相关理论分析台湾北部都会地区三空气品质测站:中山、新庄及竹东测站,三种微粒(PM10、PM2.5及PM0.1)之污染来源。本研究使用的数据为交大环工所蔡春进教授研究团队的成果,其微粒的采样系利用双道采样器(Dichotomous PM10 samplers)、微孔均匀沉降微粒采样器(Micro-Orifice Uniform DepositImpactor,MOUDI)及半自动气胶碳成份分析仪(Sunset Laboratory Model4 Semi‐Continuous OC/ECField Analyzer)完成,并分析了微粒中的元素(Al、Fe、Na、Mg、K、Ca、Ba、Ti、Mn、Cu、Zn、Pb、V及Cr共17种)、离子(F-、Cl-、NO3-、SO42-及NH4+五种)及元素碳和有机碳浓度。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期间共进行38次(中山测站)、36次(新庄测站)及35次(竹东测站)24小时的采样。在元素、离子及有机碳和元素碳之来源特性研究中,其相关性可帮助判别各物种与污染来源之间的关系.PMF的分析结果中三个测站的PM10及PM2.5中皆分别以地壳元素及汽机车排放为最大宗污染源,而PM0.1中的主要污染源有二次气胶或汽机车排放,中山测站位於都市繁忙之市中心,以汽机车排放为主,竹东测站则在较小型的都市,污染物容易受到光化学反应作用而以二次气胶为主要来源,新庄测站位于大都市边陲地区,二次气胶及汽机车排放两污染源贡献比例相当。此初步结果显示,粗微粒的部分仍以自然界的来源贡献为主,但在交通繁忙的都会区,细微粒及奈米微粒将受到人类活动极大的影响,而以汽机车排放或二次气胶为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