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 >中国传统架厢运木技术优点及应用前景分析

中国传统架厢运木技术优点及应用前景分析

摘要

架厢运木是中国历史上山区旱运木材原条的一种方式,是在山地采伐集材点至水运起点之间架“厢”,依靠人工在厢上拽运木材,使得木材运输相对肩扛更为省力.“厢”,亦称厢道,是人工建造较为平坦的运输木道,建设厢称为“架厢”.“厢”也有一些别称,一些文献将“厢”写作“箱”,吴中伦在《杉木》中称厢为“架空木道”;盛炜彤在《中国人工林及其育林体系》中称之为“架空木滑道”.运木工人将木材在厢上拽运叫“拉厢”.不同文献对于“拉厢”的称谓也各有不同,有的称为“拉山”;《大庸县志》、《沅陵县志》中写作“拖箱”;《魁胆侗寨解放前的林业生产调查报告》中写作“拉木”.本文在收集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对贵州省锦屏县、天柱县的林业专家和实地参与拉厢的人士进行调研访问,结合文字和照片资料综合分析,对厢的结构、分类及拉厢运木过程加以描述,并从厢道构建、运木作业两个方面对其技术优点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我国山地集材技术的发展形势,分析架厢运木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