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永恒”的演出——论四川地区清代墓葬建筑的戏曲雕刻

“永恒”的演出——论四川地区清代墓葬建筑的戏曲雕刻

摘要

汉代以降,人们便已将墓葬视为地下宅第、死后居所,这是中国重要的墓葬文化传统,同时也决定了墓葬内部装饰的内容和特征,人们生前的世俗生活开始成为一个重要装饰内容,戏曲题材开始作为装饰题材出现在墓葬建筑中,现出土的汉墓画像石画像砖上乐舞形象并不少见.唐代是一个统一而强盛的阶段,墓葬等级制度在国家律令的规定下严格控制,期间墓室壁画中有大量反映贵族生活的场景,伎乐场景就是其中之一.宋元时期,在社会背景的影响之下,墓葬等级制度开始松弛,富民、文人、僧道等墓葬均可按照自己的势力、财力或者意愿进行营造,反映贵族生活的场景逐渐消失,而反映家庭生活情境、散乐、杂剧等大众娱乐场面开始成为主流,墓葬建筑中勾栏乐舞雕刻更是大量出现.四川泸县宋墓算得上是很典型的例子.及至明清,因为厚葬成风导致盗墓成风,厚葬制度逐渐减弱,取消了地下寝宫的建筑,扩大了地上祭拜的建筑,墓葬建筑由地下逐渐转向地上.与此同时,随着湖广填川的人口大迁移,五腔融合,随即进入川剧的鼎盛时期,戏曲融人当时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大量的田野考察后发现,四川地区中型以上的墓葬建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雕刻有戏曲图像,换句话说,凡是有人物雕刻图像的基本上都有戏曲人物出现,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戏曲舞台也不为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