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8学术交流会 >震前突变:水准资料反映的岷县—漳县MS6.6地震孕震特征

震前突变:水准资料反映的岷县—漳县MS6.6地震孕震特征

摘要

结合典型震例,探寻地壳形变与地震的关系一直受到地震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其中,水准资料由于历史悠久,垂向精度高,在我国从1966年邢台地震始,就较早应用于地形变与地震的研究工作.之后的几十年间,地震工作者又先后利用水准资料对1976年唐山地震、1986年门源地震、1996年丽江地震、2003年民乐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以及2013年芦山地震等开展了地形变研究工作,并取得一些普遍性的共识:如地壳形变与地质构造有密切联系、震源区附近,震前常伴随有形变高梯度带分布、地形变存在阶段性等.本文利用兰(州)天(水)武(都)水准监测网1973-2014年水准资料,获取了2013年眠县一漳县姚6.6地震前后震中及所在区域垂直形变场。研究结果表明:①从1999-2006年区域垂直形变场来看,本次地震位于NNW-NWW走向的隆起带至近EW走向的下沉带的转换位置,也是反映眠山与秦岭之间构造活动的差异带附近。②从震中以西附近的近南北走向的陇西-眠县水准剖面垂直形变的演化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形变特征,最终表现为震前突变。其中:1973-1993年,在漳县至眠县之间出现最大上升幅度近40 mm的压性隆起区;1993-2008年,隆起区消失且转平,期间剖面整体呈波动状态,幅度大致在±10 mm左右,西秦岭断裂、临潭一宕昌断裂两侧无明显的垂直差异运动;2008-2011年,漳县至眠县之间跨临潭一宕昌断裂两侧出现近40 km出现下沉梯度带,其中,距离震中16 km以内的武定80、武定78、武定77号3个水准点同步出现向下突变,接近或大于正常变化幅度的2倍0 2011-2014年,剖面整体恢复以逆冲隆升为主,震前临潭-宕昌断裂两侧出现的形变梯度带已不存在,而上述3个水准点也恢复至震前波动区间。③在总结眠县一漳县MS6.6地震前形变前兆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关于地震前是否出现形变加速或突变特征的争议,认为只要形变资料的时空尺度足够,至少对某些构造区域的中强地震,还是可以扑捉到震前的突变现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