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痞满的“古法”与“今病”

摘要

中医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史表明,历代医家在继承先贤理论、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不断创新和丰富中医理论.从《内经》的整体观念到《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从金元四大家开启医学之门户,到命门学说、温病学派的创立,无一不是突破“古法”带来的革新.“今病”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古法”已经过时,迫切需要提出新观点,解决新问题.在此过程中,“守古法不合今病”做为一种大胆创新精神,是尤为可贵的.痞满的病名,最早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表了《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对该病的概念及主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转归及随访等问题作出了说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