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中国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致洪暴雨初步研究

中国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致洪暴雨初步研究

摘要

利用卫星云图、NCEP 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高空风等多种天气学资料,对2007 年7 月29 日08: 00~30 日08:00 发生在山西南部的致洪暴雨过程、2009 年6 月8 日08:00~9 日08:00 发生贵州、广西和湖南境内的致洪暴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上述两次暴雨过程是由MCC、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以及MCC 和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造成的,特别是MCC 和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产生了范围小、强度大、灾害重的暴雨;(2)对流层高层200 hPa 强辐散的发展,对流层低层850 hPa 低空急流的生成和稳定、以及低空急流前方横切变的稳定或东移发展、配合对流层中层500 hPa 辐合的发展,形成有利于MCC 稳定(或东移发展)、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发展、以及两者合并的环流背景;(3)低空急流为 MCC 和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和能量输送;(4)地面风场切变线、地面能量比低值舌的活动,是MCC 和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生成发展的触发机制之一:地面能量比高值区的生成、配合地面能量比低值舌以及地面切变线的活动、地面能量比大梯度区的生成,对MCC 的演变以及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的生成发展有指示意义;(5)CAPE 高值区的生成及变化、配合对流层低层低能舌的生成及锋生、以及Z-螺旋度的变化,对β中尺度强对流发展、以及MCC 的演变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6)MCC 发生区对流层高层强辐散的发展、MCC 发生区强上升运动的形成,为MCC 的生成发展和维持、以及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7)两次暴雨具有完全不同的涡度场三维空间结构,在这类暴雨的预报服务工作当中应予以重视;(8)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基础上,提出MCC、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生成和发展的概念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