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RuBP羧化酶活化酶参与疣粒野生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RuBP羧化酶活化酶参与疣粒野生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摘要

疣粒野生稻是我国现存的三种野生稻之一,其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高度的抗性,接近免疫。本研究发现,接种白叶枯病菌后lOd,感病水稻品种”大粒香”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Ⅱ)显著降低,而疣粒野生稻的ΦⅡ则无明显变化。但是在接种病菌早期疣粒野生稻的φ存在一个先快速下降后恢复的过程。测定此时的疣粒野生稻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速率,对照和接种病菌的植株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而RuBP羧化酶的初始活力和活化状态明显降低,说明接种病菌早期疣粒野生稻Rubisco初始活力的下降是其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此时疣粒野生稻叶片总的Rubisco活化酶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白叶枯病菌侵染疣粒野生稻诱导了RCA从类囊体基质向类囊体膜的结合,这显示Rubisco初始活力的下降不是源于RCA总含量的减少,而是源于RCA从基质向类囊体膜的运动。接种白叶枯病菌早期疣粒野生稻叶片内H202含量短时间内快速增加随后下降,H202含量增加的时间与RCA的空间移动的时间大体协同。同时通过荧光探针检测到此时超氧自由基大部分定位于疣粒野生稻的叶绿体内。进一步的体外实验证实,不同的ROS系统处理疣粒野生稻离体叶绿体都能诱导RCA与类囊体膜的结合,而感病品种“大粒香”没有类似的反应。同时研究发现遮光后疣粒野生稻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减弱,说明光参与疣粒野生稻对病菌的抗性。以上结果表明,病菌诱导的疣粒野生稻叶绿体内ROS的生成诱导了RCA从类囊体基质向类囊体膜的转移,推测RCA与类囊体膜的结合可能参与了病菌侵染过程中类囊体膜和膜蛋白的保护。该研究表明,疣粒野生稻RCA参与了其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揭示RCA除了活化Rubisco之外,还可能具有其他的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