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日城市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 >基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城市群防灾问题浅析——以武汉'1+8'城市群为例

基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城市群防灾问题浅析——以武汉'1+8'城市群为例

摘要

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从个体结构的自我更新完善到城市与城市之间有机的空间联系,是在经济、交通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区域综合体.城市综合防灾也应该适应城市空间的区域化发展趋势,从单个城市的防灾逐步发展到考虑区域范围内的综合防灾,并产生新的方法和策略.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城市在区域范畴内的空间结构为主要考量方式,探索区域综合防灾的理论和对策,并以武汉"1+8"城市群为例,探讨适合该区域的综合防灾模式.rn 基于武汉市空间结构的综合防灾对策:rn 对于武汉市内部的综合防灾而言,既要充分利用远城区的城镇化资源,结合其布设防灾、救灾场地和避难所,同时也要防止由于城镇发展,主要对外联系道路可能在大型灾难中存在单点故障的危机。因此在城市防灾规划中,要对主城区对外联系道路进行“冗余设计”,在原有的“三环十线”的基础上增设偏离“簇群”轴向的对外联系途径,降低大灾难来临时的损失风险。rn 基于“1+8”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综合防灾对策:rn 协调城市群防灾功能.城市群防灾功能协调,不仅指在应对某一种首要的或者长期面对的灾害防御,还指在面对某一种灾害时各个城市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和其他城市相互配合、相互援助、相互解决灾害的减少和损失。例如洪涝灾害,沿长江分布的城市有仙桃、武汉、鄂州、黄冈和黄石五个市,在暴雨时节应该不以行政区划来单独抗灾,而是综合考虑沿江形式布置抗洪基础设施,联合抗洪。当武汉市发生水灾时,整个长江流域泛洪严重,可以将受灾人员转移疏散至远离长江水道的潜江、天门、孝感、咸宁等城市。rn 建立城市群防灾规划体系.武汉城市群是“8+1”城市群,由九个城市紧密联系、相互协作组成。对于武汉城市群这个区域来说,综合防灾是建立区域内群体城市防灾空间组织框架,包括区域防灾功能的协调以及灾害期间区域内城市之间的联系保障。城市群空间体系强调利用城市群的功能组织以及各种不同的开放空间对城市群形成总体防护,建立有利于防灾的良好城市群形态和格局。rn 组织合理的线性设施网络.线性设施主要包括道路、水系、基础设施官网等。通畅的道路和灾时可用的基础设施将会对抗灾rn救灾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尤其是道路系统至关重要。构建非单点放射状的城市群路网,将周边八个城市的环状道路网系统完善是当前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rn 建立防灾等级体系.rn 确定防灾职能分工.每个城市在灾害来临时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这样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责。武汉城市群有9个城市,在城市群防灾空间体系中具有不同防灾功能和防灾效力,每个城市的防灾工作系统应该包括通道系统、避难系统、医疗系统、指挥系统、消防系统、生命线系统等。由于不同城市在灾害风险、防御条件方面有所区别,应有不同的物质、技术配置。组织最适宜的防灾系统需要结合城市自身及周边环境,分析和确定潜在灾害在备灾、应急、救灾、灾后重建各阶段所需条件,同时考虑各城市和系统间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确定系统的最优组成。明确自身的分工,这样可以在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一致对灾。rn 规划防灾空间结构.城市群中城市之间的空间结构也是会影响城市与区域良好防灾减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前文提到,武汉城市群中各个城市在行政空间上将是互相接壤的,可以算作是基地连续型的区域空间。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又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其分布又具有廖氏景观的描述特点。但是在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的城区、郊区及远城区的分布,以及9个城市内部的各个经济区散列在区域空间当中,并未形成明确的规律性;加之城市群的形成更多是基于自上而下的愿景而非经过长期经济社会合作自下而上的形成的稳定状态,故而城市群本身尚处于年轻化的生长状态,其主体人口、城市建设、经济生活等重要城市支撑要素的现状分布又呈现出基地非连续型空间中的点点型韦伯结构特点。武汉城市群目前呈现的形态是间隙式点状分布空间结构,是在保持城市空间高密度集约用地的同时,保留一些非建设的空间,在区域范围内表现为串珠式的跳跃型空间发展,在城市内部体现为建成区与农田、森林、绿地等生态绿地或开敞空间间隔相嵌的空间肌理,其实是非常利于防灾减灾的。rn 协调城市群防灾物力.重大自然灾难的发生多为突发性且难以预测,会造成大规模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与影响。虽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害无可避免.但若灾害发生后能迅速搜集灾区信息,实时、有效地将救灾物资送达灾区,进行灾后救助。便能将伤害程度降到最低。防灾物力涉及各种灾害防治需要的物品和基础设施等。如何有效地分配与调度物资以避免浪费或堆置无用,将是决定防灾效果的关键。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不过度浪费的情况下,高效地运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将各种救灾物资,从不同的供应端{物资储备中心)配送到一个或多个需求端(灾区}。天然灾害发生时,一般都由点的破坏扩大为面的破坏,若未于点的破坏期间紧急调派抢险器材与物资遏止灾情的扩大,则达到全面破坏后的损失将严重得难以估计。当抢险状况发生时,时间很急迫,一旦抢险物资发生错派,增加抢险成本事小,让灾害损失扩大才是严重的问题。所以本文抛砖引玉,将立足于使灾害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并考虑到灾后抢险物资器材的稀少性及物资运送的急迫性,在后续的更深入的研究中,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帮助决策者在最短时间内决定最有效率的抢险物资配送方案。rn 完善城市内部防灾规划体系.城市级防灾空间体系确保城市自身具有完整的防灾空间格局,如中心区与组团或卫星城间的防灾关系,外部空间的整体防灾布局。这一级空间体系强调利用城市的功能组织以及内外部开放空间对城市形成总体防护,建立有利于防灾的良好城市形态和格局。相对于区域来说,这也是建立区域内群体城市防灾空间组织框架,包括区域防灾功能的协调以及灾害期间区域内城市之间的联系保障。区级防灾空间体系是城市防灾空间系统中的实体环境,可在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划设,表现为区内是独立的防灾管理单元,规划有相应规模的灾害防御空间及应急救灾空间,各区重要据点之间又有充分的联系。这一级空间体系中多利用城市空间及设施资源建立实质性空间体系,为城市防灾活动提供可靠保证。社区级防灾空间体系是指以相近社区、街道为范围所划设的空间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