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天地与清河坊历史街区游憩利用比较研究——兼论北京大栅栏游憩利用的建议
【6h】

新天地与清河坊历史街区游憩利用比较研究——兼论北京大栅栏游憩利用的建议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1章导论

1.1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价值

1.2案例选取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目标

1.3.2技术路线

1.3.3研究方法

1.4研究进展

1.4.1国外研究进展

1.4.2国内研究进展

1.5核心概念的界定

1.5.1“历史街区”的概念界定

1.5.2“游憩”的概念界定

第2章城市历史街区游憩利用的形成机制分析

2.1城市历史街区游憩动力系统

2.2城市历史街区游憩驱动因子分析

2.2.1需求动力来自游憩着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

2.2.2供给动力来自开发商和投资商对利润的追求

2.2.3扶持动力来自政府对城市和谐发展的追求

2.3形成机制分析

第3章新天地和清河坊的游憩利用模式比较

3.1更新方式比较

3.1.1上海新天地更新方式特点

3.1.2杭州清河坊更新方式特点

3.2空间结构比较

3.1.1新天地空间结构特点

3.1.2清河坊空间结构特点

3.3运作模式比较

3.3.1新天地运作模式分析

3.3.2清河坊运作模式分析

第4章新天地和清河坊的游憩利用效应比较

4.1空间形态效应比较

4.1.1微观空间效应

4.1.2宏观空间效应

4.2文化效应比较

4.2.1新天地“绅士化”

4.2.2清河坊“文脉扭曲”

4.3经济效应比较

4.3.1聚集效应

4.3.2辐射带动效应

4.4社会效应

4.4.1对城市生活形态的引导效应

4.4.2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效应

第5章启示与反思

5.1启示

5.1.1更新手段灵活化

5.1.2功能多样化

5.1.3运作模式市场化

5.1.4街区保护整体化

5.1.5社区居民参与化

5.2反思

第6章大栅栏再利用的发展建议

6.1大栅栏发展现状分析

6.1.1大栅栏发展的主要问题

6.1.2大栅栏满意度测评

6.2大栅栏的发展前景

6.2.1大栅栏自身优势明显

6.2.2大栅栏更新改造的时机比较成熟

6.2.3城市休闲生活的兴起

6.3大栅栏再利用的发展思路

6.3.1大栅栏再利用的目标模式定位

6.3.2大栅栏再利用的发展模式选择

6.4大栅栏再利用的具体建议

6.4.1满意度-重要性分析

6.4.2具体对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指导教师评语

展开▼

摘要

城市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在如火如荼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同渐被边缘化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需求。所以,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再利用是必然的。 从国内情况来看,集购物、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游憩利用开始成为城市历史街区发展的主导方向。从实践来看,城市历史街区的游憩利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上海新天地、杭州清河坊等。本文就是以此两者为案例,通过比较利用模式和利用效应两方面,得出以下结论。尽管城市历史街区的游憩利用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共同表现出了更新方式灵活化、使用功能多样化、运作模式市场化等等。街区发展侧重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物质更新,而忽略对文脉的传承,居民大规模甚至全部外迁,街区传统生活方式消失殆尽,文化脉络扭曲。鉴于新天地和清河坊的成败得失,本文提出城市历史街区的游憩利用应该走注重整体性效应的发展模式,走多目标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文最后以大栅栏作为剖析案例,借鉴新天地和清河坊的经验,结合大栅栏的发展现状,尝试性地提出大栅栏的发展应该定位为以传统风貌为特征、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为目标和动力的集文化、商业、居住、游憩等功能的综合性街区,走注重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四层面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考虑到大栅栏街区的高密度人口、落后的基础设施等问题,本文探讨性地提出了关于疏散人口、增加设施、筹集资金的一些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