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商标显著性判定的法律问题分析——以“微信”商标案为例
【6h】

商标显著性判定的法律问题分析——以“微信”商标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1章 微信商标案概述

第2章 商标显著性理论概述

2.1 商标显著性的定义

2.1.1 法律上的定义

2.1.2 学理上的定义

2.2商标显著性的分类

2.2.1固有显著性与获得显著性

2.2.2绝对显著性与相对显著性

2.2.3事实上的显著性与法律上的显著性

2.3商标显著性的形成——“第二含义”理论

2.3.1第二含义的范畴

2.3.2第二含义与商标显著性的关系

2.4商标显著性在商标法中的地位

2.4.1商标显著性在商标法中核心地位的确立

2.4.2商标显著性在商标法中核心地位的理论支撑

第3章 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3.1商标显著性判定的一般方法

3.1.1结合特定商品和服务的方法

3.1.2结合相关公众认知的方法

3.1.3结合实际使用的方法

3.1.4整体性判定的方法

3.1.5 公共利益的判定方法

3.2非传统商标显著性判定的方法

3.2.1立体商标显著性判定

3.2.2 颜色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3.2.3 声音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3.2.4 气味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第4章 微信商标案评析

4.1 “微信”商标的界定

4.2 “微信”商标的显著性判定

4.3 本案二审判决的得失与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微信商标案经过行政裁定、一审以及二审的审理,在经历8年后,终于在北京市高院宣判,结果是驳回创博公司的上诉,维持了原判,但是原因从“不良影响”改为“微信”商标不具备显著性。而这一宣判也引爆了社会各界关于商标显著性判定的讨论与思考。本文即结合此案,对商标显著性的有关理论进行重新梳理与研究,以期更好地运用于案件的审理,指导实践。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即引言,引出本文所讨论研究的主题----商标显著性;第二部分即“微信”商标案概述,对此案的来龙去脉做简单的介绍与梳理;第三部分即商标显著性理论概述,从商标显著性的法律上与学理上定义、三种分类以及其形成----第二含义理论研究等角度展开论述;第四部分即商标显著性的判定,重点论述了一般性的五种判定方法与四种非传统商标显著性的判定方法;第五部分即“微信”商标案评析,结合前文的论述,从“微信”商标的界定、显著性判定以及该案二审判决得失与影响三方面进行点评,指出本案判决的突出之处与不足。第六部分即结语,对整篇文章进行小结。

著录项

  • 作者

    石家男;

  •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授予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学科 法律(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翟业虎;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商标法;
  • 关键词

    侵权认定; 法律规制; 商标显著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