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对太仓、楚雄和玉溪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6h】

农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对太仓、楚雄和玉溪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2 研究的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相关理论简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2.3 补充医疗保险相关理论

2.4 制度模式相关理论

3 我国农村对建立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需求

3.1 农村医疗保险的现状

3.2 建立大病补充医疗的合理性分析

3.2.1 符合保险法则,更好地体现风险分担原则

3.2.2 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进一步体现国家福利性

3.2.3 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充分体现尊重人权

3.3 建立农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3.3.1 大病医疗费用高,农民可支配收入低

3.3.2 新农合门槛高,报销比例低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农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的理性选择

4.1 三种制度模式实践

4.1.1 太仓模式

4.1.2 楚雄模式

4.1.3 玉溪模式

4.2 三种模式比较分析

4.2.1 地理经济环境的比较

4.2.2 覆盖范围的比较

4.2.3 资金筹集的比较

4.2.4 报销比例的比较

4.2.5 运营管理的比较

4.2.6 风险因素的比较

4.3 本章小结

4.3.1 公平性问题

4.3.2 资金筹集问题

4.3.3 运营管理问题

4.3.4 补充医疗保险定位问题

5 构建我国农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5.1 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5.2 建立稳定长效的筹资机制

5.3 实现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与新农合的有效衔接

5.4 完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相关配套政策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医疗保险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保障人民不因遭遇疾病风险而丧失健康权利和再生产能力,是一项维护社会稳定、调节收入再分配的有效制度安排。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对于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起到重要作用,但仍然面临大病医疗负担重的问题。构建农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对于进一步缓解大病医疗负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建立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析,指出需要建立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合理性:(1)符合保险法则,更好体现风险分担原则;(2)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进一步体现国家福利性;(3)充分体现人权。必要性:(1)大病医疗费用高,农民可支配收入低;(2)新农合门槛高,报销比例低。
  通过比较分析太仓市、楚雄州和玉溪市三种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发现一些可以借鉴的优点:比如太仓市分段累计报销和无封顶线设置、楚雄州自愿参保原则、玉溪市政府财政支持等等。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公平性问题、资金筹集问题、运营管理问题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定位问题。
  笔者认为政府需要(1)建立正确的发展理念;(2)建立稳定长效的筹资机制;(3)实现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与新农合的有效衔接;(4)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最后笔者认为面对复杂的国情,很难建立统一的模式,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试点模式,实施渐进式的改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